  | 
| 
 | 
| 
圓頓妙法(二):憶佛想佛,必生佛國
 | 
| 
一西佛子    述
 | 
| 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:「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
 | 
 
| 
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(見佛性)。去佛不遠,不
 | 
 
| 
假方便,自得心開(真心開)。…我本因地,以
 | 
 
| 
念佛心(念佛即是念心),入無生忍。今於此界
 | 
 
| 
(娑婆世界),攝念佛人,歸於淨土(極樂世界
 | 
 
| 
)。佛問圓通,我無選擇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
 | 
 
| 
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」
 | 
 
 | 
| 
憶佛,是心時時刻刻想著佛。念佛,重在心念心
 | 
 
| 
想,心執心持,於阿彌陀佛之形象、功德、大慈、
 | 
 
| 
大悲、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、十三種光明及
 | 
 
| 
壽命、四十八大願,尤其佛之慈悲善目,和顏悅
 | 
 
| 
色,嘴角帶著微笑,慈顏視眾生,福聚海無量。
 | 
 
| 
初學憶佛者,大約五至十週,即有緣學會此法門。
 | 
 
| 
於日常生活當中,即契入憶佛想佛之法樂、功德、
 | 
 
| 
正受等。
 | 
 
 | 
| 
憶佛想佛,居圓頓淨土三大甘露法門之首,是阿
 | 
 
| 
彌陀佛在蓮池海會傳授之修行法門。此時為娑婆
 | 
 
| 
的末法,阿彌陀佛不忍末法眾生苦,不忍聖教衰,
 | 
 
| 
特於人間廣弘揚,利樂一切諸眾生,皆能回如來
 | 
 
| 
之家(極樂世界)。佛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
 | 
 
| 
大智、大行、大雄、大力等八大加持末法眾生,
 | 
 
| 
得有殊勝因緣,善巧方便修學大乘圓頓淨土教法
 | 
 
| 
(登地及三賢位)。有緣的憶佛念佛人,務必把
 | 
 
| 
握此機緣,深入修學,信、解、行、證大乘極樂
 | 
 
| 
淨土之甘露法門(詳見下列拙著常憶念佛之學習
 | 
 
| 
實例)。
 | 
 
 | 
| 
常憶念佛之學習實例三則,歡迎修學、契入
 | 
| 
(一)許師兄
 | 
| 
初學憶佛想佛不知如何下手,後來找到一張喜歡
 | 
 
| 
的「阿彌陀佛」法像,面對佛像,細心去體會、
 | 
 
| 
感覺:佛和顏悅色,慈悲微笑,睜三分眼,反念
 | 
 
| 
自性,如如不動;隨即學佛之慈悲微笑,睜三分
 | 
 
| 
眼,反觀自心(即看住意根),不起分別妄念,
 | 
 
| 
感覺佛在心中,臉上自然流露法喜;後又想「我
 | 
 
| 
就是本尊,本尊就是我」。從此,佛的慈容就在
 | 
 
| 
生活中,上班工作、待人接物時,即保持和顏悅
 | 
 
| 
色,慈眉善目,睜三分眼,嘴角帶著微笑的「學
 | 
 
| 
佛表情」。於是終日以歡喜心憶佛想佛,佛歡喜,
 | 
 
| 
自己歡喜,大家歡歡喜喜。後來有李師兄、羅老
 | 
 
| 
師等……也以此方法學入。
 | 
 
 | 
| 
(二)謝師姐
 | 
| 
初學憶佛想佛,不知如何憶想?後來因兒子出國
 | 
 
| 
深造,師姐淚灑機場。之後,整日思念兒子,突
 | 
 
| 
然一念警覺「我想兒子想到痛哭流涕,不思茶飯!
 | 
 
| 
奇怪!我怎麼也沒唸兒子的名字,也幾乎很少想
 | 
 
| 
到兒子的形象?心中卻繫念、想念不斷;原來這
 | 
 
| 
就是憶佛想佛嘛!」終於契入憶佛想佛法門,雀
 | 
 
| 
躍不已!此後,以憶佛想佛替代思念兒子之情,
 | 
 
| 
並將功德迴向國外的兒子。憶佛想佛感覺真好,
 | 
 
| 
真是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。
 | 
 
 | 
| 
(三)周師姐
 | 
| 
剛學憶佛想佛時,以歡喜心想佛、念佛,尚覺不
 | 
 
| 
夠實在,不禁懷疑這樣就是了嗎?某日上班時,
 | 
 
| 
小女兒來電哭稱:「自椅子摔下腳部受傷。」就
 | 
 
| 
一直擔心女兒狀況是否嚴重?突然警覺:我想女
 | 
 
| 
兒的心很迫切,可是,又沒唸女兒的名字,只是
 | 
 
| 
不由自主地一直想女兒。啊!原來想佛的念也是
 | 
 
| 
要如此分明、急切。從此憶佛信心大增,終日憶
 | 
 
| 
佛想佛,如經上所言:如母憶子,「惦念」子女
 | 
 
| 
一般。
 | 
 
 | 
| 
憶佛想佛之定力次第增長及功德受用
 | 
| 
(一)常憶想佛直至憶佛念提不起來,則先入初
 | 
 
| 
禪前的未到地定(相似一心不亂);又繼續憶佛
 | 
 
| 
想佛,再次至憶佛想佛心謝,則可入初禪一心(
 | 
 
| 
事一心不亂)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凡聖同居淨土
 | 
 
| 
之資格及能力。
 | 
 
 | 
| 
(二)若能堅持信心及願力,進一步繼續憶佛想
 | 
 
| 
佛,定力增長,得入泯然無相,平等不二之功夫;
 | 
 
| 
倘逢請善知識引導攝受,即有因緣契入理一心不
 | 
 
| 
亂(七住明心,十住見性),得往生極樂之凡聖
 | 
 
| 
同居土,上品中生之品位及功德受用。
 | 
 
 | 
| 
(三)若能在人間不斷利樂有情,度化眾生之菩
 | 
 
| 
薩行,契入初行位,即得往生極樂之凡聖同居土,
 | 
 
| 
上品上生之資格;到極樂世界時,旋即見佛聞法,
 | 
 
| 
悟無生忍,入實報莊嚴土,為極樂初地菩薩。
 | 
 
 | 
| 
(四)若能在人間時,菩薩行得力,得入二行位
 | 
 
| 
至十行位,必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之實報莊嚴土,
 | 
 
| 
為極樂二地菩薩。如是漸次增上,可參考圓覺經
 | 
 
| 
之四種次第隨順覺性。
 | 
 
 | 
| 
憶佛念佛功德殊勝,法門為最第一。歡迎有緣、
 | 
 
| 
有志者修學、契入。 | 
 
| 
  | 
 
 |